当前位置:首页 » 工资水平 » 防洪标准固定值是多少

防洪标准固定值是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5-19 16:12:00

Ⅰ 上海的防洪(潮)标准

1 上海黄浦江的潮洪涝灾害

上海市全境位于太湖下游黄浦江流域,市区地面高程一般为3.0~3.5m,最低处仅2.2m,地面低于常年的高潮潮位。黄浦江干流段河长79.8km,上接太湖、下于长江口入海,水面比降十分平缓,水流呈往复流,高潮时为反向流,低潮时为正向流。上海地区气候湿润,汛期雨量充沛,每年受台风影响平均有2次,最多年份可达5~7次(例如1884年,1911年)。实际的潮波可以分解为天文潮波和风暴潮波两项,利用非台风时期的潮波资料,通过调和分析,得出潮波的调和参数,从而可推算出任何时刻的天文潮波,由实测潮波减去相应时刻的天文潮波,即可推求出风暴潮波过程。上海地区吴淞站的潮波中天文潮波是主要部分,根据差额得出的风暴潮波误差较大,往往出现锯齿状高频随机波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平滑处理,得出风暴潮增水波的潮位增额过程。

对于黄浦江河口吴淞站年最高潮位资料系列长达87年,并经过一致性修正和随机性检验,因此采用潮位频率分析途径,得出的潮位频率曲线基本稳定,可以综合反映黄浦江河口潮位的频率特性,定量表征当地天文潮和风暴潮及其遭遇的特性。

“可能最高潮位”途径是寻求潮位确定的上限值,一般是先将潮波分解为天文潮和风暴潮两项,分别寻求各自上限再求和。风暴潮波受众多因素作用,采用水文气象成因途径模拟生成多次,从中选取最高的增水波。天文潮波可根据调和参数,直接解析得出其最高潮波。在叠加时必须解决两波的时间相位差,考虑到风暴潮增水波历时为3~4d,每一增水波必然要与6~8个天文潮波相遭遇。风暴潮增水波是受台风控制的,各年风暴潮增水波峰值可以出现在台风季内的任一天的任一时刻。因此,推求最高潮位的上限时,假定风暴潮和天文潮的峰现时间重合,两波的峰值叠加是合理的。

吴淞风暴潮可能最高增水波的推求,首先根据本地区典型实测特大台风观测资料,对台风气象因子(台风中心气压及气压场、最大风速及风场、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路径等)作合理的移置、组合、放大和调整,构成8次可能发生的,有利于吴淞风暴潮增水的台风过程。其次是建立海洋动力模拟模型,模拟该次台风过程生成的风暴潮增水波过程,最后推求出相应各次台风在吴淞的潮位增水波峰值,即作为当地的可能最高增水。计算成果见表1。
黄浦江防洪(潮)安全风险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分析所有各种风险因子相互遭遇组合的概率,即解决公众所关注的“三碰头”或“四碰头”问题,天文潮、风暴潮和太湖汛期泄洪水量三者,或再加市郊雨洪排水四者遭遇的可能性。

表7 吴淞潮位、米市渡潮位、区间暴雨和太湖暴雨相关关系分析

站名 吴淞潮位~区间暴雨 吴淞潮位~太湖暴雨 米市渡潮位~吴淞潮位 米市渡潮位~太湖暴雨

相关系数 0.188 0.148 0.756 0.306

表8 吴淞年最高潮位与相应30d太湖暴雨遭遇的概率(%)

0.01% 0.1% 1% 2% 5% 10% 20%

0.01% 0.000 0.000 0.001 0.001 0.002 0.002 0.006
0.1% 0.001 0.001 0.003 0.005 0.010 0.015 0.028
1% 0.003 0.007 0.024 0.043 0.085 0.136 0.261
2% 0.005 0.012 0.040 0.075 0.162 0.259 0.511
5% 0.009 0.024 0.090 0.163 0.377 0.616 1.214
10% 0.013 0.036 0.151 0.286 0.654 1.102 2.259
20% 0.021 0.062 0.260 0.487 1.166 2.006 4.232

--------------------------------------------------------------------------------

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维非恒定流计算模型,推求指定组合频率的黄浦江水面线,该水流模型是以吴淞潮位过程Zpz(t)为下边界,可根据年最高潮位频率曲线确定指定频率Pz潮位Zpz,由指定频率潮位Zpz与典型年的潮位Zd之间的比值Zpz/Zd,对典型年潮位过程Zd(t)放大得出。上边界是米市渡的流量过程Qpx(t),根据太湖流域30d雨量频率曲线间接确定,由指定频率Px雨量Xpx与典型年的雨量Xd之间的比值Xpx/Xd,对米市渡典型年流量过程Qd(t)放大得出。依据得出的吴淞高潮潮位与太湖流域30d雨量遭遇的概率联合分布,得出黄浦江相应不同遭遇的组合频率P(Pz,Px)条件下的水面线,可作为进一步分析在规划控制运用条件下,干流任何位置处的防洪(潮)风险的基础。

5 结语

黄浦江防汛墙的防洪(潮)设计标准为千年一遇,由各控制站潮位频率分析成果,参照各地历史最高潮位记录,拟定沿岸相应“同一的”千年一遇频率的潮位,构成一条“确定的”设计水面线,作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的具体体现。

基于风险分析和管理的现代防洪理念,认为防洪(潮)安全设计标准不应是“同一的”和“确定的”。沿岸各个地区、不同圩垸或河段成灾的概率和灾害的损失是有差异的,各地的防洪(潮)安全标准不应是“同一的”,而应具体分析当地的风险,再根据风险—投资—效益来综合评价。考虑到洪(潮)灾的形成和发展,存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和大量的致灾因子,防洪安全保证不能也不应以“确定的”设计标准来划分,一方面无论是采取多么高的设计标准,也无法排除发生超标准潮位引发灾害的风险。另一方面致灾因子有多种多样的组合,即使是在低于设计标准的常遇的潮位条件下,仍然存在安全事故和成灾的风险。因此,需要对所有各种致灾的风险因子,分析它们在不同条件下遭遇组合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灾害后果。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风险分析和管理,论证有关改进和完善防洪(潮)体系的备选方案,提升远景的承担防洪(潮)安全风险能力。

Ⅱ 堤防的级别如何划分防洪标准如何确定

堤防道路是以堤防工程作为道路的路基,按堤与路的不同结合形式铺筑路面结构的道路工程。在城市防洪段,市政设计和城市规划人员也将堤防道路称为滨河(江)路,山区公路不少路段与河道并行,路基的一侧成为山区河流的河岸,这种公路称为沿河公路,目前的研究集中在规划建设问题和发展策略与方向等方面。卢臻杰等从城市堤路结合工程设计的角度对堤路结合形式、堤基处理、堤身压实度等细节进行了探讨;田伟平等对沿河公路的水毁灾害和冲刷防护进行了研究。上述研究对堤防道路的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但未涉及堤防道路在不同环境下的实际功用情况。由于堤防道路在设计中简单套用公路或城市道路标准,没有考虑自身的特点,没有合理的分类和分级,无法体现自身的功能和特性,在目前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本文以我国堤防道路的发展进程和功能演变为依据,参考我国已建堤防道路(滨水路)的工程情况,提出堤防道路功能分类的设想,研究堤防道路的分类依据,建立了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

1、堤防道路发展概况

作为防洪设施,堤防道路能够改善堤顶交通条件,使工程查险、报险、抢险快速及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情况复杂,堤防建设情况不尽相同,防汛道路发展有较大差异。从我国堤防道路建设进程来看,其发展和功能演变大体经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功能阶段。1949年以来,我国多数堤防标准低、质量差、防洪能力不足,大江、大河沿岸受洪水威胁严重,堤防建设的核心主要放在堵口复堤、加固堤防和建设达标堤防上。该时期防汛车辆主要利用未铺装的土堤堤顶或戗台通行,即使个别堤顶铺筑路面结构,也是采用低级路面,如泥结碎石路面、泥灰结碎石路面或石渣路面。偶有重要城镇防洪段,堤顶采用简易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这段时期堤防道路通行能力差,遇到雨天易遭受各种车辆的破坏。这一时期堤防道路的主要作用是防洪,基本保证堤防管理车辆和防汛抢修车辆的正常通行。

第二阶段:功能扩展阶段。随着堤防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人们对防洪的交通要求也逐步提高,各地区堤防道路的修建陆续拉开了帷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黄河下游堤防道路采用沥青碎石铺装路面,能达到三级公路的标准。另外一些城市滨水道路开始呈现出多功能的发展趋势。这些堤防道路建设标准高、宽度大、交通设施完善,大多采用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等高级路面,在城市范围内集防洪、交通、景观、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第三阶段:功能丰富阶段。进入21世纪,各地区河道综合治理陆续展开,作为河道治理的一部分,堤防道路的建设也加快了速度。2002—2008年完成的黄河下游山东段、河南段的标准化堤防是把黄河两岸大堤建成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3种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堤防体系。城市防洪段堤防道路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如2005年广西省南宁市邕江堤路园工程、2010年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等堤防道路更加注重景观、亲水、休闲等功能,并大量引入多功能的社会公共服务和活动等内容,对于开发沿线土地价值、建设商业网点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堤防道路功能分类

2.1 功能分类意义

新时期堤防道路的功能逐渐多元化和综合化,因地制宜地确定堤防道路的各项功能,对于明确堤防道路的性质,对其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使堤防道路能够综合利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a.正确划分堤防道路的类型。如果堤防道路在建设时未充分考虑扩展功能,导致建设指标低,将不能满足长远需求,面临重建、改建的可能。目前对堤防道路等级的划分都是参照城市道路或公路的标准,然而从主要功能看,堤防道路与它们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有必要明确堤防道路可能具备的多项功能,以及不同的功能组合所对应的等级划分。

b.合理确定路幅布置形式。确定好堤防道路功能的主次,利用有限的宽度合理分配各个功能区域,科学布置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以及分隔带的尺寸和位置,使各类车辆和行人都能顺利通行,给出适应不同功能需求的断面形式,供决策者合理选用。

c.合理确定路面结构形式。行驶在堤防道路上车辆轴载差别很大,例如远离城市路网的堤防道路,枯水季行驶的车辆多是小客车或是农用车辆,交通量不大;在抗洪抢险期间,堤防道路则要承受重载车辆和工程机械的反复碾压。确定行驶车辆的主要类型和行驶特点,才能确保路面经受车辆轴载作用而保证使用寿命。

d.明确堤防道路管理归属。通常情况下作为防汛设施的堤防道路由水利部门管理,但当其增加了交通、景观等功能后,究竟是继续由水利部门负责还是由水利与交通或城建部门共同管理维护,以及如何分担各自的责任和权限,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2 功能影响因素

根据所处位置和环境不同,堤防道路主要任务和作用有所不同。堤防道路的功能定位主要取决于以下4个要素:

a.防汛任务的轻重。有些城市防洪段堤防工程等级高,防汛压力不大,堤防道路的交通运输需求与日俱增。但我国许多江河堤岸仍经常遭受洪水侵害,每到汛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和各级地方政府仍高度重视防汛工作,这时堤防道路的主要任务还是抗洪抢险。需要根据防汛任务的轻重以及保护区的人口、面积和防护对象来确定堤防道路的主次功能。

b.管理部门的政策。除了河务部门以外,堤防道路的管理还可能涉及交通和市政部门等。由于职责不同,这些职能部门对堤防道路的管理办法和政策并不一致,不同的管理政策会影响堤防道路功能的发挥。

c.堤防道路服务的对象。以防汛为主的堤防道路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堤防管理车辆和抗洪抢险车辆,即包括防汛车辆和社会车辆;堤防、道路、公园相结合的道路上还包括旅游车辆和步行的游客。

d.所在区域的规划。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已建低标准堤防道路可能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与周围环境不相适应。堤防道路的功能要结合当地城乡规划,根据河岸沿线地区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超前考虑各种需具备的功能。

3、堤防道路分类体系

3.1 堤防道路分类方法

不同级别的堤防工程,其安全加高值、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堤身设计等指标不同。堤防工程级别越高,堤身压实度越大,堤顶宽度越大,修建堤防道路的基础越好,道路的建设标准越高。高等级堤防工程防洪任务重,防洪标准越高,堤防道路级别越高,才能满足抗洪抢险工作的需要。

地处乡村、郊外的堤防道路,与地方道路网联系较少,社会车辆驶入不便,通行的车辆多为防汛车辆和堤防管理车辆,堤防道路发挥的功能主要是防汛。地处城市郊区的堤防道路,连接乡镇较多,交叉口较多,车辆进出方便,社会车辆可以利用部分路段通行。如果不实行交通管制,堤防道路除了承担防汛任务以外,还兼具一定的交通运输功能。穿越或毗邻城镇的堤防道路,所经地区人口稠密,交通运输需求大,不可避免地构成了地方道路网中的一部分。

当堤防道路成为交通干道时,其属性就可以看成是市政设施或交通设施,其设计、施工就应参照交通行业的标准实施。

将堤防道路的功能、堤防工程的级别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堤防道路分类体系。首先根据堤防道路防汛任务的轻重、功能的扩展和沿线地区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分析可能具备的各项功能;其次分析堤防道路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当地路网的联系以及地位,明确主次功能关系;最后依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和各项功能的强弱对堤防道路进行分级,构建合理和完整的堤防道路分类体系。

3.2 堤防道路性质划分

堤防道路的功能可以划分为抗洪抢险、堤防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和配套设施等。在保证堤防道路抗洪抢险和堤防管理功能的前提下,为了在非汛期能够充分利用道路资源,将其性质划分为防汛性、综合性、交通性和景观性等4类。对于各种性质的堤防道路,其各项功能的重要性程度用★的数量来表示,其中★★★★★表示很重要,★表示很次要,如表1所示。

a.防汛性。防汛性堤路以抗洪抢险和堤防管理功能为主,是为江河、堤防服务的专属道路。在任何情况下,防汛性堤路的主要作用不能改变。只有保证防汛车辆和人员的顺利通行,才能确保堤防工程的监测、维修、养护、抢修等活动正常进行和救灾物资的运输。防汛性堤路优先服务的车辆是与防汛有关的所有车辆。这种堤路与地方道路的衔接较少,在仅有的路口实行管制就可封闭交通,确保抗洪通道的畅通。防汛性堤路交通量往往不大,路幅布置形式简单,多倾向于无分隔带的单幅路。路面类型和结构主要以考虑防汛车辆通行的需求为主,一般要求简单实用,损坏严重时能够快速修复。防汛性道路一般不具有社会服务和景观功能,简单实用是其最大的特点。目前在我国漫长的江河湖泊堤防线上,防汛性堤路所占比例最大。

b.综合性。当堤防道路位于郊区,沿线农业生产发达并存在一些工矿企业时,会吸引社会运输车辆通行。尽管此时堤防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交通运输的功能,但其防洪、防汛的基本功能不变,只在非汛期临时扮演交通道路的角色。在汛期综合性堤路优先服务于防汛车辆,通过限行等措施禁止社会车辆驶入。在非汛期沿线居民有利用堤防道路通行的需求,除了堤防管理车辆外,堤防道路上还行驶着运输物资和旅客的社会车辆,因此利用率较高。

当不同车辆在行驶运输过程中发生冲突时,堤防管理车辆具有更高的优先通行权。只有在保证堤防道路防汛和堤防管理的功能前提下,才考虑给当地沿岸民众提供一定的交通运输服务。综合性堤路既要满足防汛的需要,还要尽可能方便沿岸居民的通行,分担路网压力,其交通组成主要是速度较快的货运车辆,非机动车和行人一般较少,其路幅布置主要以车辆的快速通行为考虑重点。

c.交通性。河流穿越或毗邻城镇,在保障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城市繁重的交通运输需求与日俱增。

堤路结合的形式能够节约土地、节省投资,这对城镇来说很重要,是河流穿越城镇堤防道路最常采用的建设方式。另外由于堤防工程的堤身更高、堤顶更宽,也使得建设高标准城市干道成为可能。在堤防道路建好以后,往往成为当地道路交通网的一部分,成为滨河(江)交通动脉,主要承担着地方交通运输的任务。交通性堤路的交通组成绝大多数是城镇交通的各类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其路幅布置形式也多倾向于城市道路的布置类型。红线宽度大,横断面要素和市政设施齐全,照顾各类交通服务对象,与其说是防汛道路,不如说是一条市政道路,兼具水利设施和交通市政设施的性能。

d.景观性。如果堤防道路地处郊区,且非交通干道,除了满足防汛的需求外,为了创建堤岸生态景观,美化城市环境,发展沿岸经济,可将堤防道路建设成一条集防汛抗洪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大道。依堤而建的堤防道路,视野开阔,风光秀美,可吸引市民前来游玩观光。作为景观道路,景观和绿化要求高,路幅的布置形式、路面材料的选择也都以此为出发点。

3.3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

堤防道路等级划分是确定路幅宽度和形式以及路面材料和结构组合等相关指标的重要依据。各类堤防道路应按照堤防工程的级别、相应的交通量和对沿线的各项服务功能分为2个或3个等级,同时考虑到防洪安全,堤防道路不宜按照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的规格建设,各等级堤防道路的特征见表2。

a.Ⅰ级堤路应以2级以上堤防工程为依托,设置必要的分隔带或设施带,能实现交通连续通行,双向2~4条机动车道,或专设单独防汛通道,应设有配套的安全和交通管理设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城镇段应考虑行人的出行需求。

b.Ⅱ级堤路应以3级以上堤防工程为依托,双向不应少于2条车道,非机动车道应独立或与机动车道共板,人行道可不设。

c.Ⅲ级堤路应为单幅路,为单车道或双车道,不设专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4 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

在上述堤路性质划分的基础上,将堤路性质、等级、区位、主要功能等内容汇总于表3,构成堤防道路分类分级体系。表3中各类堤防道路均要以满足防洪需要为前提。4结语我国堤防道路功能演变经历了单一功能、功能扩展和功能丰富3个阶段。进行堤防道路功能分类,对正确划分堤防道路类型、合理确定路幅布置和路面结构形式,以及明确行政归属都有重要意义。

堤防道路功能影响因素有防汛的任务的轻重、管理部门的政策、堤路服务的对象和所在区域的规划。

按照堤防道路发挥抗洪抢险、堤防管理、交通运输、社会服务和配套设施等各项功能的重要程度,将堤防道路分为防汛性、综合性、交通性和景观性等4类,并将每一类划分为2个或3个等级。建立分类分级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给堤防道路提供设计依据,制定合理的建设标准,促进防洪工程满足现代水利的需求。

近日,由日照市园林管理局牵头组织编制的《日照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6-2030年)》通过专家评审。

评审会在济南召开,专家组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省城建设计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山东分院、山东建筑大学、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与会专家听取了规划编制情况介绍,认真审议并通过《规划》。

《规划》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遵循“统筹兼顾、系统协调、理念先进、经济适用”原则,在日照主城区(含山海天,不含岚山区和涛雒)范围内进行规划建设。
《规划》确定了日照市主城区未来3-15年的城市排水(雨水)防涝标准,确保城市河道防洪标准30年一遇,山洪标准50年一遇,城市防潮标准100年一遇,城市内涝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暴雨,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75%。

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认为规划编制目标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深度要求,并建议结合评审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
下一步,日照市园林管理局将对排水防涝规划进行完善,使其与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充分做到统筹兼顾、周密安排,增强规划的指导力和可行性。

Ⅲ 请问武汉关设防水位,警戒水位等分别是多少

武汉防洪三级水位,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武汉市防洪水位分为三级,以武汉关水位(以长江汉口站)为基准,分别为设防水位25.00米,警戒水位27.30米,保证水位29.73米。

通俗理解:设防水位就等于水位已与武汉路面的最低处相平齐,警戒水位意味着长江水位已经比多数城市道路高度还要高,保证水位则是国家防总规定的武汉市必须确保的水位。

相关内容解释

警戒水位(warning water level)是指在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到河段内可能发生险情的水位,一般来说,有堤防的大江大河多取决于洪水普遍漫滩或重要堤段水浸堤脚的水位,是堤防险情可能逐渐增多时的水位。

总之,它是我国防汛部门规定的各江河堤防需要处于防守戒备状态的水位。到达该水位时,堤防防汛进入重要时期,这时,防汛部门要加强戒备,密切注意水情、工情、险情发展变化,由有关领导组织带领部分防汛队伍上堤参加防汛,做好防洪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并要做好可能出现更高水位的准备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警戒水位

Ⅳ 临时性水工建筑防洪标准根据什么考虑

防洪设计标准指防洪工程抗御洪水能力的规定限度。防洪水工建筑物设计时,选用过于大的洪水作为设计依据,虽然安全,但不经济;若选择的洪水偏小,投资虽然减少,但不安全或达不到预期的防洪要求。因此,需权衡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为工程的防洪能力规定一个恰当的限度,即防洪设计标准。符合此标准的洪水即为设计洪水。防洪设计标准一般用洪水出现的概率或重现期表示。个别工程和有些地区的防洪规划,也有以防御某次大洪水作为防洪设计标准的。通常分为正常运用设计标准(简称设计标准)和非常运用设计标准(简称校核标准)两种。当洪水超过正常运用设计标准时,工程的正常运用将遭到破坏;当洪水超过非常运用设计标准时,工程的安全将受到威胁。不同规模和不同重要性的工程分别采用不同的防洪设计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8年颁布了《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12-78)(试行),表中所列的是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正常运用的洪水标准。对于特别重要的工程,在上述文件中规定以可能最大洪水作为校核标准。

设计洪水,为防洪等工程设计而拟定的、符合指定防洪设计标准的、当地可能出现的洪水。即防洪规划和防洪工程预计设防的最大洪水。设计洪水的内容包括设计洪峰、不同时段的设计洪量、设计洪水过程线、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和分期设计洪水等。可根据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

设计洪峰、洪量和洪水过程线的计算

根据工程的性质和水文资料条件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多种途径计算,综合分析论证和合理选用成果。常用的计算方法有:

①直接法

即根据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所在地或其附近有较长的洪水流量观测资料,而且有若干次历史洪水资料时,逐年选取当年最大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如 1天、3天和7天等)的最大洪量,分别组成最大洪峰流量和不同时段最大洪量系列,然后进行频率分析,以确定相应于设计标准的设计洪峰和时段设计洪量。最后,选择典型洪水过程线,按求出的设计洪峰和各时段设计洪量,对典型洪水过程线进行同频率或同倍比放大,作为设计洪水过程线。

②间接法

即根据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当工程所在地及其附近洪水流量资料系列过短,不足以直接用洪水流量资料进行频率分析,但流域内具有较长系列雨量资料时,可先求得设计暴雨,然后通过产流和汇流计算,推求设计洪峰、洪量和洪水过程线。该法假定,一定重现期的暴雨产生相同重现期的洪水。

③地区综合法

如果工程所在地的洪水流量和雨量资料均短缺,可在自然地理条件相似的地区,对有资料流域的洪水流量、雨量和历史洪水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绘制成各种重现期的洪峰流量、雨量、产流参数和汇流参数等值线图,或将这些参数与流域自然地理特征(流域面积和河道比降等)建立经验关系,然后借助这些图表和经验关系推算设计地点的设计洪水。

指当河流设计断面发生设计频率的洪水时,其上游各控制断面和区间相应的洪峰、洪量和洪水过程线,它表示下游断面的设计洪水和上游各个控制断面设计洪水之间的关系。在制定流域开发方案、分析单一水库的防洪作用和研究梯级水库或水库群的联合调洪作用时,需分析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为了分析和比较设计洪水不同地区组成的防洪效果,常需拟定若干种地区组成方案,经调洪演算和综合分析,从中选取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作为设计的依据。

计算方法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的计算方法有:

①典型年法。即从实测资料中选出若干次在地区组成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如洪水主要来自上游,或主要来自区间,或在全流域均匀分布)、对防洪不利的大洪水作为典型洪水,以设计断面某一时段设计洪量为控制,按同一倍比对各断面及区间同一时段的典型洪水进行放大,求得各断面及区间相应的洪量或洪水过程线。

②同频率地区组成法。指根据防洪要求,选定某一时段一个分区的洪量与设计断面的洪量为同频率,其余各分区的相应洪量和某一次洪水的地区组成作为典型,进行分配,并以同频率洪量和分配的时段洪量作为控制,放大典型过程线作为设计洪水和各地区的相应洪水过程线。

根据流量资料计算 依据实测或调查洪水流量资料,分析洪水的某些特征值的出现频率,推求设计洪水的频率分析方法,已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中国现行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规定,当设计断面或其上下游有20年以上实测洪水资料,并有历史洪水调查和考证资料时,可根据流量资料分析计算设计洪水。其主要步骤如下:

(1)资料的搜集整理及插补延长。流量资料的插补延长多采用与长系列站的资料建立相关的方法。此外,还要重点复核大洪水资料的可靠性。

(2)历史洪水调查及考证。包括野外洪痕、洪水发生年代、时间的调查,以及洪峰、洪量的推算;进行历史文献记载的考证,借以确定历史洪水的排位顺序,估计其重现期。

(3)系列代表性分析。一般通过与邻近地区长系列站资料的对比分析,以及根据实测及调查考证的历史洪水资料,分析洪水丰枯年变化情况、大洪水出现的周期、不同年段大洪水出现的频次以及分段计算的统计参数的变化情况等,以判别系列代表性的好坏。

(4)进行洪水频率计算。

(5)成果的合理性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①本站洪峰流量及不同时段洪量的频率分析成果相互比较;②与上下游及邻近地区河流的频率分析成果相比较,以分析判断统计参数和设计值是否符合地区变化规律;③与通过暴雨推求的设计成果和比较。

(6)根据设计要求,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分期设计洪水或施工设计洪水、拟定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等。

根据雨量资料计算 暴雨是形成洪水的主要因素,许多流域暴雨观测年限大于流量观测年限。中国现行设计洪水计算规范规定,当设计断面所在流域及邻近地区的雨量站有20年以上实测暴雨资料,并且有实测或调查大暴雨和多次可供产流汇流分析用的暴雨洪水对应观测资料时,可根据暴雨资料,采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流域设计暴雨,通过流域产流汇流计算(参见暴雨径流关系、单位线),推求相应频率的设计洪水。

此外,对于短缺暴雨洪水资料的小流域,可采用推理公式(参见小流域设计洪水)、经验公式或单位线等推求设计洪水。

经验表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几种方法推算设计洪水,并根据资料的长短与可靠程度,有侧重地对计算成果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具体工程的设计洪水数据,是提高成果精度的有效方法。

以实际年洪水作为设计洪水 世界各地大江大河较多地采用某一实际发生过的大洪水作为设计洪水。如1954年长江洪水是近百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的一次最严重的全流域型大洪水。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以1954年实际洪水作为主要防御对象。考虑上游水库建设情况、中下游防洪情况和中下游防洪状况,确定以1954年洪水实际最高洪水位为基础,适当提高堤防设计水位。

分期设计洪水

指年内不同季节或时期,如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其他指定时期的设计洪水。在水库调度运用、施工期防洪设计或其他需要时,要求计算分期的设计洪水。分期的原则是:①要使各分期的洪水不仅在成因上,而且在数量级和洪水特性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一般根据洪水成因,把全年划分为暴雨洪水期、凌汛期和融雪洪水期等。在可能条件下,暴雨洪水期还可进一步划分为梅雨期和台风雨期等。②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例如,为选择截流时间,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常需求出枯水期、平水期和洪水期的设计洪水或分月设计洪水。分期一般不宜短于一个月。分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原则上与全年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其计算成果一般误差较大,要作认真的合理性分析。

Ⅳ 三峡大坝防洪原理

三峡工程是长江防洪的骨干工程,主要解决干流的防洪问题,适时削减洪峰,减轻长江中下游荆江、城陵矶等地的防洪负担。三峡水库拥有221.5亿立方米防洪库容,加上上游一共21座纳入调度的水库,防洪库容合计380亿立方米,由长江防总和国家防总统一调度。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专家程晓陶指出,当年建设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为防洪、为防止荆江大堤垮堤。荆江大堤位于武汉上游、枝城下游,不论是南决还是北决都可能危及800万以上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过去有一种说法,叫“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三峡大坝这一防洪功能,没有任何其他措施能够替代。

(5)防洪标准固定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三峡大坝的防洪能力可以分为“救人”和“自助”两个部分。“救人”,指的是三峡大坝保证下游防洪安全的防洪控制能力,即帮助下游防洪的能力。遇到不大于“百年一遇”(洪峰流量超过8.37万立方米每秒)的洪水,三峡工程可控制枝城站最大流量不超过每秒5.67万立方米,不启用分洪工程,沙市水位可不超过44.5米,荆江河段可安全行洪。

如果遇到“千年一遇”的洪水,经三峡水库调蓄,通过枝城的相应流量不超过每秒8万立方米,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沙市水位不超过45米,从而可避免荆江南北两岸的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地区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灾难。

“自助”,则是指对于三峡工程本身而言,防洪标准是按照“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加10%校核,即当峰值为每秒9.88万立方米的“千年一遇”洪水来临时,大坝本身仍能正常运行,三峡工程各项工程、设施不受影响,可以照常发电。

当峰值流量每秒为11.3万立方米的“万年一遇”洪水再加10%时,大坝主体建筑物不会遭到破坏,三峡大坝仍然是安全的,个别设施正常使用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

Ⅵ 铁路防洪的抗洪标准

铁路的抗洪能力主要取决于路基和桥梁。
路基抗洪能力 中国国家《防洪标准》和铁道部《路基设计规范》都对路基的路肩高程做出了规定。新建的特大和大中桥的桥头路基,水库和滨河地段可能被水淹的路基,其路肩应高出设计水位加波浪侵袭高加壅水高再加0.5m,设计水位的洪水频率标准:Ⅰ,Ⅱ级铁路为 1/100,Ⅲ级铁路为1/50。此外的路基,虽然绝大部分并不受江河洪水侵袭,但是却都难以避免暴雨的冲刷而产生水害。路基的抗洪能力,实质上有抵御洪水侵袭和抵抗暴雨冲刷两个方面。对于暴雨冲刷虽然有多种防护措施可以预防,但由于资金、设计、施工、养护等原因,防护设施不足或失效,不能保证雨季边坡的稳定。对于路基坑暴雨冲刷的安全度,至今仍难以作出正确量化与统一的评估。众所周知,对于小流域洪水而言,主要是暴雨的总量,而雨季路基坍塌则不仅仅与降雨总量有关,还与不同历时的降雨强度,即雨型、雨强的关系更为密切,对路基承受的暴雨统一规定一个频率标准是困难的,另一方面,又有路基作为工程地质产物的自身因素,要对其抗洪能力加以量化,确实不易。
铁路的各工务段根据多年来管内降雨量与坍方的关系,决定不同区段桥路设备抗洪能力,制定降雨两级警戒值,即注意警戒值(冒雨出巡雨量)及危险警戒值(限速或封锁区间雨量),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力求达到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不致过分影响铁路运输。“降雨两级警戒值”由工务段制定后经上级防洪办批准实施。
新线和复线改造工程,其抗洪能力普遍较差,应针对不同地点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度汛措施。
总之,路基抗洪能力不足或是由于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决定在暴雨作用下容易失稳,或者由于缺乏必要的防护,或者防护工程设计不当及施工质量欠佳等原因造成的,必须采取工程措施才能解决。
桥梁抗洪能力 系指桥梁孔径、高程和基础埋入深度这三方面共同提供的过洪能力(洪水通过能力),更确切地说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桥渡所具有的抗洪能力。桥渡包括桥涵建筑物、导治建筑物、桥涵附近路堤等在内的一个整体。它应该是按不同河段的特点、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并能与站场、路基排水设施以及农田水利、城镇周围环境保护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排水系统。桥梁抗洪能力习惯上是用可以安全通过的洪水的频率大小来表示的。

Ⅶ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怎么划分的

洪水的多少年一遇是是按照洪水频率来划分的,如: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例如:百年一遇即在一百年内可能重现一次,累计频率为1%。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行业一般采用0.01%、0.1%、1%、10%、20%来衡量不同量级的洪水。洪水频率为1%,则为百年一遇洪水。

洪水频率即在多年时期内,该特征值等于或超过某定量的可能出现次数,也可折合成每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概率,以百分数表示,其倒数即为“重现期”。按照自然规律,特大洪水出现次数少,一般洪水出现次数多,须根据长期实测资料及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

(7)防洪标准固定值是多少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防洪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洪水等级划分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按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5-20年、20-50年、大于50年,将洪水分为小洪水、中洪水、大洪水、特大洪水四个等级,具体如下:

1、洪水要素重现期小于5年的洪水,为小洪水;

2、洪水要素重现期为5年~20年的洪水,为中洪水;

3、洪水要素重现期为20年~50年的洪水,为大洪水;

4、洪水要素重现期大于50年的洪水,为特大洪水。

洪水频率的作用:

1、估算洪水损失减少工程的经济效益。

2、在指定的目标超越概率水平下进行洪水控制措施的分级和设计。

3、建立水库运行准则,报告性能业绩。

4、建立泛滥平原管理规则,

5、制定地方土地利用管理规则

Ⅷ 什么是防洪标准

各种防洪保护对象或工程本身要求达到的防御洪水的标准。通常以频率法计算的某一重现期的设计洪水位防洪标准,或以某一实际洪水(或将其适当放大)作为防洪标准。

Ⅸ 西大洋水库的防洪标准

您好! 地理位置 西大洋水库位于大清河系唐河出山口唐县境内的西大洋村下游1km处,水库控制流域面积4420k㎡,总库容11.37亿m3,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Ⅰ级。 水库修建情况 西大洋水库由河北省水利厅设计院设计,始建于1958年1月,1960年1月完工。 1963年大洪水后,经验算水库防洪标准偏低,不能满足防洪要求,1970年4月,保定地区革命委员会开始对西大洋水库续建, 1972年6月工程竣工。 工程续建完成后,保坝标准提高到1000年一遇洪水,但经1982年“三查三定”复核,水库实际防洪标准仅为500年一遇洪水,远低于规范要求标准,另主坝下游坝坡较陡,在正常使用和地震情况下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正常溢洪道存在闸门埋件、闸门部分构件强度不够等问题。故于1992年按2000年一遇标准进行以建非常溢洪道和大坝加固为主的出险加固工程,1994年4月底完工。 3、2001年6月29日对西大洋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鉴定结果为水库大坝存在防洪保坝标准低,下游坝坡抗滑稳定不满足要求等问题,根据大坝安全分类标准,西大洋水库大坝鉴定为三类坝。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即将实施,加固后水库防洪标准将达到5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4、目前水库防洪标准不足2000年一遇,经过30多年的运用,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方面均发挥了较大作用。拦蓄了1963年、1964年、 1979年、1994年等大洪水,1963年特大洪水由于当时库水位远低于汛限水位,洪水初期为填蓄阶段,到8月7日库水位库水位开始快速上涨,至8月8 日20点30分上涨至140.11m(大沽高程,大沽高程-1.151=85国家高程基准,以下同),最大入库7940m3/s,同时水库由溢洪道和泄洪洞泄洪,最大泄量为1670m3/s,削减洪峰79.0%,拦蓄洪量5.57亿m3。另外,西大洋水库还承担着下游城市、工业和农业的供水任务,现状情况下,向保定市城市工业、生活供水5000万m3,规划供保定市9460万m3,唐河灌区50万亩农田供水;15000万m3,规划向定曲电厂供水3200 万m3。 技术指标 1、流域特性:西大洋水库位于唐县唐河出山口西大洋村下游1km处,控制流域面积4420k㎡,占唐河流域面积的88.7%。唐河流域河流总长 273 km,其中山区流长182km,河道坡陡流急,纵坡一般为0.2%~0.5%,流域内多年平均降雨量511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约 1511 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8亿m3,多年平均输沙量182万t。历史最大入库洪峰流量为7940 m3/s,发生在1963年8月8日,历史最高洪水位140.11m,发生在1963年8月8日。 2、大坝:现状拦河坝包括一座主坝、四座副坝。主坝为均质土坝,上游设浆砌石防浪墙,下游坝基为砂砾石覆盖层,上游设防渗铺盖,下游设褥垫式排水,并设坝后反滤沟减压。 3、溢洪道:西大洋水库正常溢洪道位于主坝右端黑风山东麓。1958至1960年水库初建时期,正常溢洪道为无闸门控制的宽顶堰, 1970至1973年水库工程续建,将正常溢洪道堰型改建为“克-奥”型实用堰。在闸室两侧为开敞式实用堰。 溢洪道工程由进口引水渠、闸室段、泄槽收缩段、泄槽窄槽段四部分组成。 非常溢洪道位于坡上一副坝南端,结构型式为固定口门,上建自溃坝。 4、出水洞:出水洞包括泄洪洞和输水洞。泄洪洞位于主坝左侧,洞身为圆形压力隧洞,输水洞位于主坝左岸,横穿六轴坡山包及灌渠后进入唐河,洞身为圆形压力隧洞。 5、水电站:电站位于主坝后河道左岸,共装机4台。 6、水库淹没处理:西大洋水库征地高程为145m,淹没耕地4.27万亩,移民高程为143.95m,迁移人口32199人。 7、灌溉及供水:西大洋水库承担着下游较多的供水用户,现状情况下,向保定市城市工业、生活用水5000万m3,唐河灌区50万亩供水15000万m3。规划供保定市9460万m3,规划向定曲电厂供水3200万m3。 水库特征值 现状指标:总库容11.37亿m3,调洪库容7.58亿m3,兴利库容5.15亿m3,死库容0.799亿m3,死水位120.0m,起调水位134.5 m,汛限水位134.5 m,正常蓄水位140.5m,设计洪水位149.01m,校核洪水位151.08m。 加固后指标:总库容12.58亿m3,调洪库容8.79亿m3,兴利库容5.15亿m3,死库容0.799亿m3,死水位120.0m,起调水位134.5 m,汛限水位134.5 m,正常蓄水位140.5m,设计洪水位147.53m,校核洪水位152.96m。 防洪标准 西大洋水库初建时,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1963年大洪水后,以校核发现防洪标准偏低,仅为300年一遇洪水,故于1970年进行续建,设计标准仍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后经“三查三定”复核,水库工程仅能抗御500年一遇洪水,经 1992年~1994年加固后,现有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500年一遇洪水设计, 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 下游保护对象及范围 1、城镇及重要工、矿区:5个县及华北油田; 2、人口数量:340万人; 3、耕地面积:460万亩; 4、铁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 5、公路:京深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107国道。 历史大洪水调度运用 西大洋水库建库以来除1963年外再未遇到特大洪水,汛期的运用基本是按上级批复的运用方式运行的。1979年入库洪峰2960m3/s,最大出库360m3/s,削减洪峰88.0%,拦蓄洪量1.32亿m3,最高库水位138.37m,1996年入库洪峰1208m3/s,最大出库 352m3/s,削减洪峰70.9%,拦蓄洪量0.74亿m3,最高库水位138.58m。 1963年特大洪水由于当时库水位远低于汛限水位,洪水初期为填蓄阶段,到8月7日库水位库水位开始快速上涨,至8月8日20点30分上涨至 140.9m,最大入库7940m3/s,同时水库由溢洪道和泄洪洞泄洪,最大泄量为1670m3/s,削减洪峰79.0%,拦蓄洪量5.57亿m3。

Ⅹ 城市排涝标准是什么

第二节 防洪排涝工程
第171条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防洪(潮)标准:主城区近期100年一遇,远期200年一遇;其余片区近期50年一遇,远期100年一遇。山洪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防潮50年-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近期按1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远期按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暴雨(中顺大围),在遭遇5年一遇的外江水位,以及1994年以来4次洪涝灾害的外江最高水位中最高值作为外江设计水位,要求达到2天排干。
第172条 防洪(潮)堤
防洪(潮)堤走向尽量与现状堤防和沿江道路结合。在用地紧张、拆迁困难、无规划道路通过的地段,可采用防洪墙设防。堤顶高程要综合考虑防洪和城市景观要求,在保证防洪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生活岸线堤顶高程。
第173条 排涝方式
城市排涝采用自排方式,并通过新开、拓宽和清淤河道,拆除阻水建(构)筑物,新建、改扩建水闸,保留农田低地和城市水面等措施提高排涝标准。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1869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341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624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705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468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179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1926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573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550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