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一年收入多少
1. 杏花村典藏15年溢天芳价格
杏花村典藏15年,一天放价格应该在120元左右。
已发展成为拥有职工7000余人,占地面积23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20亿元,年产名优酒5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年创利税3亿元,生产工艺一流,技术装备一流,科研队伍一流,以名优酒生产经营为主,兼顾科、工、商、贸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1963年,在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上再次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并获得金奖;其后又屡获殊荣,先后蝉联全部五次国家名酒称号;竹叶青酒也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名酒,获得五次国际金奖。1986年,获国家最高质量管理奖。
1988年通过产品质量认证,1999年一次性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建厂初期一个只有36名职工、十几间旧房的手工式作坊。
2. 曾陷贴牌卖假酒丑闻,山西汾酒如何应对营收增速下滑
这并不是“中国白酒第一股”山西汾酒第一次遇到危机。1998年发生过一起假酒案,王青华用34吨甲醇加水后勾兑成散装白酒57.5吨,出售给个体批发商。在明知这些散装白酒甲醇含量严重超标(后来经测定,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的情况下,为了牟取暴利大肆销售,造成27人丧生,222人中毒入院治疗,其中多人失明。
这起案件一度使山西白酒业一蹶不振。山西汾酒也受此波及,销售大幅降低,省外市场迅速流失。正是这个时期,开发酒模式让汾酒度过了难关,迅速在白酒市场里站稳脚跟。但同时也让良莠不齐的汾酒流入市场,造成汾酒贴牌乱象,也为“开发酒”事件埋下了导火索。
我国19家白酒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已经全部公布。整体来看,白酒上市公司业绩飘红,但白酒行业的增速明显放缓,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企业在“涨价潮”中收拢了更多的市场份额,非头部企业压力倍增。其中,作为八大名酒之一的山西汾酒明显“掉队”。
历史遗留问题严重:山西汾酒开发贴牌酒乱象不久前被媒体大面积曝光。一些无良商家将三无散装酒灌装冒充汾酒,贴上“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字样,再进行售卖。市场调查发现,对外零售价高达600元的“开发酒”,批发价才30元一瓶,假酒的毛利率高达95%。而想要获取“开发酒”的授权,只需交300万即可。业内人士认为汾酒乱象与其经销体制有关。不同于其他白酒企业以厂家主导品牌、直营为主,汾酒主要以经销商体制为主导,贴牌产业丰富。
3. 杏花村汾酒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谁人不知杏花村,谁人不晓汾酒香。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政府出资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以生产经营汾酒、竹叶青酒为主的大型企业,是全国大型的名酒生产基地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汾酒人坚持高质量立厂、严管理治厂、科技进步兴厂、艰苦奋斗建厂,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从传统名牌向市场名牌的跨越,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远古文明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勾兑”出品牌国际化、机制市场化、组织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甜美而清纯的琼浆玉液。
历史名牌篇
酒不醉人人自醉 留得清香数千年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酒都——山西汾阳杏花村,月晴月缺、花开花落,经历了风雨沧桑。几千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碾碎了多少红尘岁月。然而山西杏花村美酒,却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留得清香在人间。
杏花村,中国白酒和中国酒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4000年风雨沧桑,杏花村酿出了琼浆玉液,也留下了无数的传说和故事——老道醉卧“醉仙居”,仙人点化“古井亭”,饮尽浪漫传说梦境;“鲁酒薄而邯郸围”,历史烟尘似在眼前;北齐武成帝推崇“汾清”;唐宋绝句牧童遥指酿成千古绝唱;元明歌诗汾洲贡酒,英法各国闻香相争;美国总统罗斯福酒会喜获佳酿赠亲人,毛泽东引汾酒招待苏共代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挥毫抒情。杏花村佳话不尽,历史文化荣耀满堂。“酒不醉人人自醉”。文化的浸泡,使杏花村汾酒味更醇、酒更香。
漫长的岁月,凝成了中华民族的风骨,也凝成了厚重的中国酒都文化。早在4000年前,位于汾河之岸、三晋之地的杏花村,就已散发出缕缕酒香。1500年前,杏花村“汾清”酒就已成为宫廷用酒。杏花村人对酒的酿造,代代相传下来一套传统做法和秘诀,而且酿酒的工艺和方法都在不断总结中不断进步。到了盛唐时期,汾酒采用熟料拌曲,干和入瓮发酵方法,制出的酒清澈如水,味香醇浓,度数较高,成为中国酒史上首家蒸馏白酒,并由此传遍大江南北。时至明清,傅山先生改进竹叶青酒方,在以往用竹叶的基础上,加配木香、公丁香、砂仁等13种中药和冰糖调和,使酒有了多种功效。
杏花村汾酒从古代一路走来,进入了21世纪。制酒秘诀传到了杏花村新一代汾酒人手里,千年佳酒再次焕发出青春。目前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4大类、200余个品种的庞大家族。作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透明无色、清雅协调、绵甜爽净的风格,显示出“色如冰清,香如幽兰”的绝品特色。
品质特色篇
好山好水出好酒 得天独厚领风骚
人们都知道杏花村出好酒,然而,为什么只有杏花村能酿出好酒,却是一个长久未能解开的谜。
尽管古代有酒仙点化“神井”而得佳酿之说,可神话传说的虚幻浪漫却不足以说服众人。其实汾酒的酿制和发展,乃是中华民族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自古以来,酿酒技术多为传统秘诀不外传,故杏花村汾酒有“七大秘诀”和“十大秘诀”之说。如果要抽象地解释杏花村酒香的秘密,可用“天、地、禾”三个字来概括。天,即区域性的地理气候;地,即杏花村独特的水质;禾,即制造汾酒所用的粮食用料。20世纪60年代,着名微生物学家秦含章等曾对汾酒进行过上千次实验。在上万个数据里发现,构成汾酒独特风格的关键因素,是因为在杏花村地区的空气和土壤中含有多种有利于酿酒的微生物。原来,杏花村一带地下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其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地层中锶、碘、锌、钙、钼、镁、铁等元素含量较高,不仅有利于酿酒,而且也是优质的天然矿泉水。杏花村酿酒用的高粱、大麦、豌豆等,在晋中地区资源丰富、量大质优,为汾酒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杏花村汾酒钟灵毓秀、神奇诱人。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杏花村汾酒散发出更加诱人的芳香。在古人酿酒秘诀的基础上,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神入化地运用高科技,大力地弘扬了传统工艺,并增加了“料必得其准,工必得其细,管必得其严”的管理经验。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精华、自成一体”的思想指导下,杏花村汾酒系列品质超群、品种多样、更具特色,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改革创新篇
管理创新求高效 质量把关酿佳品
今天的山西杏花村已经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1949年6月成立之初,杏花村酒厂只有36名职工,8300元固定资产。50多年以后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大型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拥有年产5万吨名优酒的生产能力,职工总数达7000余人,年销售收入12亿元。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个传统的酿酒企业,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名牌优势,然而,汾酒集团公司并没有躺在前人的荣誉上睡觉,而是奋起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入激情燃烧的时代,不断打造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朝着一流的酿酒工艺、技术装备和科技队伍的目标努力。尤其是在企业管理方面,集团公司领导人以超前的意识和眼光,以胜人一筹的经营战略,采取了新的管理举措,使整个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又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首先,集团公司领导一班人注重规范决策管理。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下,一切决策和部署都以企业和职工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四大体系运行的要求,实施新的规章制度,促进集团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管理。党委按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做到厂务公开;有关集团公司的重大问题,在充分发扬民主和调查研究基础上,交董事会、党政联席会、职代会集体研究审定。2002年3月,集团公司提出了“111343”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做优、做强、做大为目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次,在管理的每个环节,实施了“优化内部运作管理”。采供中心在体系整合的基础上开展流程再造,引深比质比价招标,节约原辅材料成本开支。成立了降低玻璃瓶损耗QC实物实验室,降低损耗5%;改进了配制酒材料倒算领用办法,实行出库准确计量、凭领料单发放的措施,封堵管理漏洞;强化资金管理,优化增量,盘清存量。积极推进预算决算管理,改进财务制度。出台了《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等规定,对各单位的成本、定额、资金都实行宏观调控和优化管理;构建审计程序,组织力量对北京东奇、太原办事处、晋泉涌、大曲、义泉涌、白玉酒厂等子公司领导的离任审计,同时狠抓工程审计、专项审计、清算审计等工作。创新干部和人事管理制度。酒都宾馆、竹叶青宾馆等单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度。通过调整,实现新老干部的交替,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有了显着变化。
第三,狠抓质量管理。汾酒集团现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公司坚持以质量为生命、用户为上帝的原则,严把质量关。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共设置了“五道关口”、“十七道防线”和“七十二道把关”,消除一切质量隐患。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分别对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7个省市的产品进行了质量抽查。结果显示,随机抽查的20个批次、上万瓶汾酒、竹叶青的13个项目合格率达100%。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制造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化。近年来,汾酒集团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对生产的统一指挥、调度和协调,酒的质量、数量、理化指标、口感度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集团公司从产品创新入手,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和布局,把产品定位于“名白酒高档化、配制酒保健化、系列酒多元化”。力求形成“高档产品创利润、中档产品保效益、低档产品占市场”的格局。彻底扭转了汾酒“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状态。目前集团正在开发具有潜力的近50种新产品,新产品收入已占总销售收入的30%,中高档产品的营业利润占总营业利润的80%以上。
管理的创新改革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8年至1993年,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连续6次荣获全国轻工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第一名。作为国家520个重点企业和山西12家授权经营企业之一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1.7亿元,比上年增长20.55%,实现利税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2.6%,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新高。
世纪展望篇
凭栏壮志抒豪情 古酒新曲绽芬芳
进入新世纪以来,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白酒为第一产品,在发掘酒文化的同时,打造企业文化和旅游文化,并致力于打造酒文化旅游基地。经过不断创新启动,资源整合,管理强化,市场拓展,品牌扩张,文化提升,环境优化,一个名优白酒基地、保健酒基地、酒文化旅游基地正在形成。
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郭双威对笔者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问题,这是我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汾酒集团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杏花村人的愿望,汾酒集团公司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2003年,汾酒集团公司投资500万元与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了“杏花村”杯全国书法大赛,征集到全国数万件书法作品。同年,又成功举办了“酒都之春”职工文化艺术节和“创新杯”青年征文大赛。同年,集团公司用于环境建设的资金达数千万元,其中包括东厂区改造、酒史博物馆增容、酒都大道的拓宽改造及体育场舞台、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工业生态园、杏园小区职工住宅楼、商业街转角、酒都文化广场、科技大楼10项扩建工程。2003年12月25日,由汾酒集团公司设计生产、中国国家博物馆监制的“国藏汾酒”的珍藏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冠名的“国藏汾酒”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惟一白酒,系用玉坛贮藏,每坛总重量达8吨。这批国酒将于2008年首次启封,为奥运会金牌选手庆功。第二启封则在2009年,为建国庆典所用。这项活动的推进,为在国际国内市场树立“中国第一文化名酒”形象敲响了金鼓。与此同时,杏花村人在挖掘、研究、开发杏花村文化历史遗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在中国白酒业界确立了自身的名牌地位和市场地位,而且灿烂的中国古酒酿造史正在杏花村变成一条工业文明旅游长廊。每年到杏花村观光旅游的中外游客达数十万人。
2004年一开春,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打了一个漂亮仗,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为“两会”献上了一份厚礼。汾酒集团近期制定的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指出:2005年,集团公司销售收入要达到18亿元,实现利税6亿元。2010年销售收入要达到3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届时,一个品牌国际化、机制市场化、组织高效化、管理现代化的大型名酒集团将出现于世人面前,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4. 杏花村的历史
酒都杏花村,位于山西省汾阳市城北的307国道北侧,有青银高速公路过境,国家级东西铁路干线太中银铁路在这里建有客货两用站和大型集装箱货场,交通非常便利。以汾酒闻名天下。
历史编辑
2007年,杏花村汾酒酿造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华名酒第一村”的品牌发展论坛上,汾阳杏花村被组委会授予了“中华白酒第一村”的称号。
如今杏花村,厂景如画,酒如泉涌。名酒汾酒、竹叶青、白玉汾、玫瑰汾、国藏汾酒、青花瓷汾酒、中华汾酒等都已打入国内外市场,成为酒中佳品。杏花村、竹叶青现为全国驰名商标,其中杏花村的市场价值达到47.76亿元,是山西最值钱的商标。杏花村汾酒集团正经历着它的最为繁荣的时期。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30余亿元,实现利税11亿元。2009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02%,是金融危机期间发展最快的白酒企业之一。古井上有一亭,名申明亭。据古碑文记载,井水“味如醴,甘馨清洌”,取水酿酒,馥郁芬芳,为汾酒和竹叶青酒的水源。[1]
杏花村酿酒始于北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历代文人墨客,题诗刻碑,盛赞佳酿。神化传说中的“醉仙居”酒店,最为人乐道。有位仙翁老道,衣着褴褛,三次饮酒,不付分文,巧吐芳香,清水成酒,变古井为神井。杏花村北依文水,南靠汾阳,自然环境好,交通很方便。改革以来,汾阳市政府为扩大杏花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为使名特酒(汾酒、竹叶青) 更具吸引力,下工夫致力于四业(服务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建设,成效显着。拥有全国唯一一座独立的汾酒博物馆,藏有中外各界名人的书画作品3000余幅,并兴建了“酒都碑廊”。酒都杏花村气候宜人,环境舒适,正期盼客人的光临。
求采纳
5. 中国白酒排名如何谁才是中国白酒的老大
中国的白酒,又叫烧酒、白干、烧刀子,是一种传统的蒸馏酒。它既是国人最常饮用的酒类,也是传统节日送礼的佳品。
白酒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可分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凤香型、米香型、特香型等多种口感,入口柔,一线喉,总有一款适合你。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中国的十大白酒。
第十名:剑南春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市,因绵竹在唐代属于剑南道,故称“剑南春”。
剑南春酒的前身剑南烧春,是正史记载的大唐御酒。盛唐开放包容,万国来朝,丝绸之路繁荣无比,御酒剑南烧春借此良机,名扬四海。
剑南春以“芳香浓郁,滋味悠美”而着称,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的传统酿造工艺,多年贮藏,方得佳酿。
6. 谁知道07中国白酒企业500强的排名
第一: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38.1亿元。 第二: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32.67亿元。 第三: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销售收入:20.26亿元。 第四: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9.47亿元。 第五:山西杏花村汾酒集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5.15亿元。 第六:安徽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去年销售收入:14.11亿元。 第七: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9.23亿元。 第八:四川全兴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7.95亿元。 第九: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7.18亿元。 第十: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5.69亿元。
7. 酒水行业利润如何
酒水行业一直以为都不错,就拿杏花村和酒来说吧,只选用晋中地区、吕梁地区特产的优质高粱、大麦、豌豆,确保绿色无污染,粮为酒之肉,如此精粮酿造,自然品质卓越。生意街来分享一下杏花村和酒系列利润分析:
三年经营规划盘点
第一年目标:2000万营收上半年规划:400万
1、地方性商超铺货,杏花村老酒系列产品,地方商超可实现25%的营收,约100万元。高端产品在商超做价格标杆,同时实现5%的营收,约20万元。
2、后备箱工程,赠送杏花村和酒给当地的意见领袖,推动客户对杏花村和酒的认知度,实现二次销售,前期可实现30%的营收,约120万元。
3、开发二批商,代理商在批发市场或展会推广杏花村和酒,在禁酒令高压下,杏花村和酒系列中的老酒系列反而能够获得二批商的青睐,通过二批商进货实现剩余的20%的营收,约80万元。
4、适度邀请当地政要开品鉴酒会,为后期特供团购渠道的开展做铺垫,尤其是杏花村和酒、白玉汾酒等中高端礼品酒,同时实现营收的20%,约80万元。
下半年规划:1600万春节市场,利用特供直供渠道销售40%,约实现640万元。开发当地餐饮渠道,酒店进驻销售30%,约480万元。地方商超开始起销量,实现剩余的30%营收,约480万元。
第二年目标:4000万营收在保持第一年老客户持续维护的情况下,实行稳中有增的战略,开发新的餐饮渠道和地方商超,以此为主力,实现销售额同比第一年翻一番,实现4000万。
第三年目标:5000万营收第三年,基本能够铺货的渠道基本都已经到位,代理商可以在保证收入稳定的情况下再开发机构等大客户特供和直供渠道,或能够在第二年的基础上再有稳步提升。
8. 杏花村的介绍
陌南镇杏花村地处风平路南、陌南集镇西南方。面积7.8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563亩,其中水浇地2630亩,旱地1802亩,坡地131亩。建设用地150亩。杏花村有桃花、杏花、子花沟三个自然村,469户,1664人,全年在外务工人有360人,务工收入占总收入的35%。
9. 杏花村的相关史实
关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池州”的相关史实
1. 清康熙年间,池州杏花村人郎遂编纂《杏花村志十二卷》。
2. 自古在我国志苑中,有通志、府志、县志、乃至山志,而为村立志者,只有池州杏花村,并收入了《四库全书*总目录七十七* 史部三十三* 地理类存目六* 贵池先哲遗书第二十五种 *杏花村十二卷》。之后,于清末民初,池州人胡子正编纂《杏花村志续集》传世。
3. 1979年版《辞海》中记载:“杏花村,在安徽贵池市西。向以产酒着名。《江南通志》载:唐诗人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即指此。”
4. 由崔乃夫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第五卷记载:“杏花村:在贵池市西郊。因村中十里杏林中,春来杏花盈村,故名。隋唐间又以黄公井水酿酒醇香,而以杏花酒肆闻名。1985年始广植杏树,现已一片杏花胜景。”
5. 《嘉靖池州府志》中《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池州府志〉》记载:“杏花村在城西里许``````”
6. 《贵池县志》五中记载“杏花村府志在秀山门外里许``````”
7. 贵池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贵池县志》记载:“杏花村位于贵池城西郊``````”
8. 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缪钺着的《杜牧传》中记载:“会昌四年(公元844年)九月,杜牧由黄州迁池州任刺史,这一年他四十二岁``````”
9. 中国历代诗人选集16中周锡复选注的《杜牧诗选》
10.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马春阳编着的《巧联趣话》中记载“杜牧赠联酒家女”、“杜牧池州试孟迟”
11. 安徽省人民政府文件皖政[1989]34号“关于公布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杏花村古井属唐代古井。
12. 2002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五版报道了“天下第一诗村”,其中阐述了“位于池州城西的杏花村``````”
13. 2002年3月16日香港《大公报》以一整版刊载《春风醉雨杏花村》一文和古今池州的彩色图片,向世界隆重推介了安徽池州市杏花村!
14. 2002年4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春风醉雨杏花村”的文章。
15. 2002年4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五版刊载了题为“最忆小杜‘杏花村’的文章。 16. 2002年4月25日,“人民日报”第五版(海外版)报道了作者子牛的“情牵杏花村”,其中写出了海外华侨华人詹晓荣先生如何从一位商人成为一名杏花村的“村民”。
17. 2003.3月《中国地方志》(总第134期)刊登作者郎永清的“‘杏花村’地望之争辨析”写到:“应该说,杜牧《清明》诗所吟,当属安徽省贵池市西郊之杏花村。”
18. 2003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b2版“市场 旅游”栏目报道了“贵池再现杏花村”,其中说道:“晚唐诗人杜牧所描写的情景,十一期间在安徽贵池杏花村古井文化园里再现,吸引了大批游人。”
19. 2003年10月26日,“经济日报”第三版县域采风板块刊登“贵池又见杏花村”,其中写道:“9月27日,安徽贵池杏花村复建工程在经过2年多的建设之后,终于正式开园了。”
20. 原载20世纪80年代初《山西日报》“星期天”专栏第二期,刊登了作者刘纬毅的“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在池州”文章,其中写道:“这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是杜牧在堂弟会昌四年至六年任池州刺史时写的”
21. 2005年6月11日,新浪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中载有作者曹海峰的“数亿巨资复建‘第一诗村’文章”报道了2005年6月10日池州“杏花村”复建工程举行开工仪式的时事报道。
22. 2003年11月14日,新华社网〉新华社新闻〉亚太专线转载“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古韵在安徽池州复现”文章。
23. 2004年6月14日,网上发布“安徽日报”记者潘峰文章“古杏花村复建工程动工”。
24. 日本杏花村之旅——杏纪行第38歌集
25. 2006年9月13日,国家工商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裁定: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所提出的该公司商标“杏花村”与贵池杏花村商标“杏花村及图”二者内容一致,并损害其合法权益的理由不成立,第1960307号“杏花村及图”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26.2010年10月15日,备受关注的“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案,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的上诉,维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至此,争执了近十年的“杏花村”旅游服务类商标最终“花落”池州市。
27.2009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法审理后,作出商评字(2009)第32351号商标异议复审裁定书,对安徽省杏花村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申请的第1960307号“杏花村”商标予以核准注册。
28.2010年元旦前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裁定书:“杏花村”一分为二,“酒”在山西,“玩”在安徽。随后,山西汾酒集团通过行政诉讼起诉国家工商总局,池州杏花村景区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同年6月28日和10月8日,北京市中院、高级人民法院先后公开进行一审、终审,判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0. 杏花村酒多少钱一瓶
一、截止2020年4月初,杏花村酒的参考售价为99元/瓶。
1、42度庆典杏花村酒475ml 市场参考价:88元/瓶。
2、52°香风花雨杏花村475ml(2010年)价格:99.00元 。
(10)杏花村一年收入多少扩展阅读:
1、杏花村特产 烫金瓶身花纹高端大气。清香型为主体香,清香醇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和,余味爽净,具有传统老白干风格。杏花村酒属于清香型白酒,其特征为:“清,净,绵,甜,爽,正,香,厚,纯。
2、杏花村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诗酒文化前列村”之美誉,自古就流传着“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是中国白酒文化的发祥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的历史人文环境,神奇独特的酿造工艺,积淀形成了杏花村文化丰厚的底蕴,杏花村酒更借此成为中国清香型白酒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