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一年产多少
‘壹’ 你种过白头翁吗。你说的亩产量是每年,还是三年的产量。
每年
‘贰’ 白头翁的产地生境
在中国分布于四川(宝兴,海拔3200米)、湖北北部、江苏、安徽、河南、甘肃南部、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海拔200-1900米)、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生平原和低山山坡草丛中、林边或干早多石的坡地。在朝鲜和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叁’ 白头翁鸟的生活习性
白头鹎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1、鸟的选择 鹎科鸟类多食虫、兼食果实,较难达到人工繁殖。一般饲养白头鹎是为听其悦耳鸣声,故多选择雄鸟。白头鹎雌雄羽色相似,较难区分,有经验的人可根据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幼鸟头灰褐、背橄揽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容易跟成鸟区分。因野外捕捉的成鸟胆小,不易驯熟,故通常掏长羽芽的雏鸟或将离巢的幼鸟饲养。
2、笼的特点 白头鹎食昆虫和水果,粪便多而稀软,喜欢水浴,因而鸟笼的底宜为亮底,下边有托粪板,便于粪便漏下和清刷。可自制竹笼,圆型(直径26厘米,高30厘米)或方形(26×26×30的厘米)。在北方,亦可用点颏笼饲养。
3、饲料和喂法 饲养白头鹎可以一种粉料做为常备饲料,比如把玉米面、花生米粉、熟鸡蛋黄按5:2:3的比例混匀喂给,或者喂点颏粉(绿豆面、玉米面、熟蛋黄、淡水鱼粉或蚕蛹粉按5:2:2:1配合);经常补充些水果和昆虫幼虫及蛹。
4、管理和调教 在人工饲养下白头鹎属软食鸟,水罐内的水容易污染,每天需要清刷并换新鲜饮水。喂给的水果当天吃不完的应把剩余的取出。每天(夏季)或隔日(春、初秋)供给浴水,任其自行水浴。每周洗刷一次鸟笼。白头鹎不耐寒,在北方饲养冬季一定要移至室内饲养,停止外出溜鸟。
红耳鹎、白喉红臀鹎、黄臀鹎等鹎科鸟类,均可以参照上述方法饲养。
‘肆’ 白头鹎的寿命
大概5-7年左右。这不是随便说的,因为我养过一只,从幼鸟时开始养的,5年后还活着。
野鸟的活动范围大,不易长期定点跟踪研究,因此关于鸟类的生理寿命的资料非常少,经常只能通过对笼养鸟的观察来得到,尽管不一定准确,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伍’ 白头鹎什么时候产卵幼鸟怎么分雌雄
首先——【白头鹎】从孵化到性成熟——需要六个月时间。 然后——鹎科鸟类在人工饲养情况下,很难繁殖。如果你的【白头鹎】繁殖成功:每次可以产下3到4个蛋,蛋的形状为椭球形,颜色为淡淡的红色,蛋的表面还会带有一些深红的淡紫色的斑点。 最后——【白头鹎】幼鸟不能分雌雄。必须性成熟之后: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白色清晰,雌鸟稍发污等特征鉴别出来。
‘陆’ 白头翁鸟多少天出窝
白头翁需经过两周左右孵化才能破壳而出,再过两个星期可以出巢。
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英名:Light-vented Bulbul 或 Chinese bulbul),又名白头翁 、白头壳仔(台语),是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鸟南迁为候鸟,台湾亚种于台湾为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白头翁常见于东亚,台湾宜兰平原,中国大陆则是在长江南部的大多地区,以及香港,琉球群岛(八重山群岛,冲绳等),性活泼,不甚畏人。食昆虫,种子和水果,属杂食性,雄鸟胸部灰色较深,雌鸟浅淡,雄鸟枕部(后头部)白色极为清晰醒目。
白头鹎(音:bēi)(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白头鹎吃大量的农林业害虫,是农林益鸟之一,值得保护。
‘柒’ 白头翁鸟的寿命
白头翁寿命一般在5--7年左右。
白头翁鸟专业名白头鹎(学名:Pycnonotus sinensis)是雀形目鹎科的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 杂食性,既食动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
‘捌’ 白头翁的具体道地产地
具体有很多地方都有,不光是南方,我在石家庄上大学的是后就经常看到,在秦皇岛也看到过。。这种鸟非常常见的
白头鹎 别名:白头翁、白头婆。
白头鹎体长约18厘米。头黑枕白,背面黄绿,胸部大都灰褐,腹面白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柏、葡萄等。
繁殖于3月至8月间。产卵至少二次,巢于桑树茂密的绿叶丛中,或油茶树上及各种灌木丛中,距地大多2—3米。但亦有筑在高大乔木上的,距地高度约在6米至6.5米之间。巢呈深杯状,用草茎、杂叶、芦苇、草穗及少量细根、石松等构成,内垫以细柔的杂草。卵每产3—4个,呈椭圆形,色淡红,其上更有深红、淡紫等色的斑点。
‘玖’ 白头翁的习性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秋冬季大多二、三十只结成大群,活动于樟、楝等树上啄食果实。春夏季则仅3—5个相伴觅食。常栖息于矮树篱或灌丛的最高处,见有昆虫飞过时就飞捕于空中,然后再回到它栖止的树上,大声鸣叫。它的鸣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为留鸟,一般不迁徙。白头鹎是杂食性鸟类,既食植物性物质,也食动物性物质,同时食性还随季节而异。春夏两季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秋冬季则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动物性食物中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如鼻甲、步行甲、瓢甲。植物性食料大部为双子叶植物,也食一部分浆果和杂草种子,如樱挑、乌桕、葡萄等。
‘拾’ 白头翁怎么养
白头翁雏鸟的饲养
用小鸡料1两+熟鲫鱼肉1两的份量配比就可以了。
先准备好以上两种食物,鱼肉不用时要放冰箱保鲜。
每次拌(3次喂完的量)料时用水开湿拌成泥状即可填喂。
喂养鹎科一类的鸟儿最易出现软脚症,最好把鲜翻茄(西红杮)搞烂拌在饲料里(适量)。
小雏鸟的饲料不要配得太杂,太杂不适应的时候会令小鸟腹泻丶水便。
喂至小鸟灵活的在笼里跳跃时就应开始教小鸟采食,竹条挑上食物不直接送到小鸟嘴里而是停在笼边让小鸟自行啄食,每次喂鸟后把湿料放到笼里把挑喂的竹条插在湿料里,小鸟因平时接食已认上了竹条当竹条插在湿料里时小鸟就会沿着竹条学啄食。也可放一只成鸟与小鸟同笼,笼里放一杯湿料让成鸟带着小鸟去学啄食.教采食期间喂鸟的次数要续步减少,只有饥饿小鸟才会啄食。
笼子没特别需要只要够空间给鸟儿活动就可以了。